

2017-04-09
......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
危害小麦的病虫种类能有多达200多种,在我国主要以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、纹枯病、麦蚜、麦蜘蛛、吸浆虫等为主。但是由于物候环境及一些种植模式的改变,新生病虫害越来越多,一旦忽略往往措不及防损失严重!以下将近年来小麦上的新发病虫害做个汇总。
一、 小麦黄花叶病
2012年在临沂、枣庄、泰安、烟台等地大发生,发病严重田块减产50%以上,个别地块造成毁种,严重影响小麦生长。
病田主要危害时期和显症期都在小麦返青期,病情发展的适宜气温5—15℃,在土壤温度达到20℃以上时就不再显症。发病初期叶片呈现褪绿或坏死梭形条斑,与绿色组织相间,呈花叶症状。随后造成整个病叶发黄、枯死,发病严重者植株矮化,分蘖减少,节间缩短变粗,茎基部变硬老化,抽出心叶黄化枯死。
二、 小麦孢囊线虫病
受害小麦出苗后1个月即可出现症状,但在越冬返青后才表现明显。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,随后整叶颜色变淡变褐,干枯;病苗长势弱,分蘖明显减少,部分植株矮化,穗小,籽粒不饱满,类似缺肥状,但追肥不见效果。病情严重时枯死,根部可以看到很多瘤状的根结,根结上再长出须根,须根上再形成根结。
三、 白眉野草螟
2010年春山东莱州首次发现,2012年危害面积达6000亩,严重地块绝产。2013年达3万亩,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鉴定,为白眉野草螟。后潍坊、青岛等处也开始发现。
白眉野草螟2月下旬田间已经出现受害症状,发生地块呈点片状分布,发生程度还较轻。3月中旬后,随气温的回升,幼虫开始恢复生长发育,取食量增加,为害程度开始加重,此时田间主要为2-3龄幼虫。4月后,小麦进入返青期,田间幼虫大多发育为4龄幼虫,部分严重地块已出现被食尽或因被咬断茎基部而枯死,出现缺苗断垄现象。4月中下旬,田间主要以4、5龄幼虫为主,受害严重地块已成荒地。
四、 麦根蝽象
为害小麦时,4月中下旬开始显症,5月上中旬叶黄、秆枯、炸芒。提早半个月枯死,致穗小粒少,千粒重明显下降。为害玉米时以成虫、若虫在地下刺吸玉米根部汁液,造成植株矮小、苗期出现苗青、叶片枯黄及青枯不结穗,甚至死亡,导致缺苗断垄苗、减产20%一30%或点片绝收。在玉米苗期应观察有无基部叶片发黄、植株矮小现象,并查看发黄、矮小植株根部周围土壤有无臭味,再翻土查看,如有成、若虫应立即防治。
五、黑纹地老虎(瓦矛夜蛾的幼虫)
近日北方部分小麦田出现的一种虫子,一浇水就往外冒。很多农户不知道咋回事儿,后经专家多方确认,这是“瓦矛夜蛾的幼虫”(也叫“黑纹地老虎”)。
据悉,该虫在河北邢台市广宗县、任县、沧州市吴桥县、衡水市景县,以及山东的滨州、德州的庆云县等处都有反映发生。
瓦矛夜蛾幼虫
瓦矛夜蛾为鳞翅目杂食性害虫,幼虫昼伏夜出,夜间出土觅食。如遇浇水,则爬到植株上部,或转移到邻近未浇水的地块内。除小麦田发生之外,大蒜田、韭菜、西瓜,生菜、甘蓝、菠菜等亦有发生,而且危害比小麦严重。
瓦矛夜蛾成虫
瓦矛夜蛾的危害与地老虎不同,它将叶片从叶缘开始咬成缺刻。严重时整株叶片蚕食一空。据了解,幼虫爬行缓慢,喜隐藏于潮湿、阴暗并且松软的土壤中。防治办法请参考
面对新型的小麦病虫害,我们种植者应及时了解发生规律及特点,积极咨询技术人员,及时防治,一定不能掉以轻心。
文章来源:农药助手